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当我们选学校、找住处时,会下意识优先考虑“周围环境好不好”。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,孔子就用“里仁为美”这一成语把这种 “选环境” 的智慧说透了。
成语释义
“里仁为美”一词,源自《论语·里仁》篇:“子曰:‘里仁为美。择不处仁,焉得知?’”这句话凝聚着儒家思想中关于环境与人性的深刻洞察。
所谓“里”,指居所、邻里,在文中可以看为动词,居住。“仁”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,代表仁爱、美德与善良。“里仁为美”一词可以解释为:“住的地方,要有仁德这才好。”它告诫世人环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,与仁德之士相邻而居,沐浴在美好风尚中,方能涵养仁德品质。
文物链接
明人彩绘圣迹图册页——麒麟玉书图
孔子博物馆藏天成创亿
孔子博物馆馆藏明版彩绘《孔子圣迹图》是一部形象化的孔子传记,共36幅,反映了孔子一生的重要时刻。这幅《麒麟玉书》图描绘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手持绣绂(fú),目视麒麟的画面。画中的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,性情温和,宅心仁厚,有蹄不踏,有额不抵,有角不触,不伤人畜,不践踏花草,因此也被称为仁兽。
明人彩绘圣迹图册页——俎豆礼容图
孔子博物馆藏
《俎豆礼容》描绘了孔子小时候常常将俎、豆等祭祀用的礼器摆设起来,模仿着练习行礼演礼的画面。孔子年少时就表现出了对礼的热爱,这与其母亲迁居阙里的决定息息相关。孔子丧父后,颜徵在择良地而居,携孔子与孟皮迁居“周礼尽在鲁矣”的鲁都阙里,为孔子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礼乐文化沃土。
明 《三圣像》
孔子博物馆藏
孔子将建设理想社会的希望寄托于人,而非神明,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他所说的仁。孔子的仁德体现在其日常生活中,《论语》乡党篇:“厩焚,子退朝,曰:‘伤人乎?’不问马。”马厩失火,孔子退朝回来,问道:“伤到人了吗?”但没问马怎么样了。在那时,养马人地位卑微,而马是宝贵的财富,孔子能做到问人不问马,正是强调了人的价值,也是孔子对“仁者爱人”的践行。
战国黄玉马
孔子博物馆藏
孔子博物馆藏战国时期黄玉马,出土于鲁国故城遗址3号墓,通长4.5厘米,宽1.8厘米,通高5.7厘米。玉马昂首挺胸,端立于方座之上。《礼记·聘义》引孔子之语云:“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,温润而泽,仁也。”玉以其温润、坚硬和独特的音色被儒家视为仁、义、智、勇、洁等德性的体现,成为君子修身的范本。
成语启示
“里仁为美”并非单纯强调居住选址,其深层用意在于彰显“人文环境”的重要性。古人很早就意识到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的道理。《荀子·劝学》中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”的比喻,以及“孟母三迁”择邻而居的故事,印证着环境对个人品性塑造的影响。与仁德为邻,日常所见皆是善行,耳濡目染之间,自然心向仁德。反之,若身处唯利是图、道德沦丧之地,即便初心向善,也难免逐渐迷失。
撰稿:张品宽
编辑:杨晓玉
审核:孔维亮
终审:杨金泉
孔子博物馆 Confucius Museum
票价:常年免费
开放时间:周二至周日9:00-17:00(16:00停止入场)
场馆地址: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大道100号
客服电话:
0537-4459088
网站地址:http://www.kzbwg.cn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